穿梭于大街小巷的出租车悬挂着一星到四星的顶灯,据此信用评级,乘客可自由选择车辆;在中小企业那里,信用记录堪比真金白银,企业负责人可凭此贷款……如今在山东荣成,诚信二字已从刷在墙上的口号,融化到市民的日常生活、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政府部门为民服务的细节中。
去年4月,荣成获批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成为山东省唯一、全国仅有的3个县级创建示范城市之一。诚信,已经日益成为荣成城市发展的重要软实力。
打破信息孤岛
信息征集无缝覆盖
去年,在荣成搞建筑工程的钟彦华,终于吃了颗“定心丸”:由于所在企业获得了诚信加分,公司参与的一项工程项目顺利中标。原来,荣成市工程项目招投标中,对投标单位的诚信等级有要求,而钟彦华单位信用档案里的一项由威海市住建局颁发的诚信企业奖,为他们赢得了诚信等级加分,最终成功中标。
钟彦华的故事不是个例。如今,在荣成,从普通群众到机关干部、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到社会团体,都有一个“诚信身份证”,里面记录着他们各自的“信用档案”。
翻开荣成市征信办的使用(查询)信用报告登记簿,记者看到,每天都有四五人到十几人到此处开具信用证明,用途为贷款、职务晋升等。工作人员说,目前,每个公民可以两次免费开具信用证明。随着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诚信已经渗透到了百姓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
近年来,为把诚信建设从道德引导层面提升到制度保障层面,荣成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等规范性文件34件,全市各行各业围绕职能制订重点领域征信管理制度270多件,形成了涵盖全面、相互衔接的征信管理制度框架。
面对信息洪流,荣成以“三网四库”为载体,建立征信管理系统,打破“信息孤岛”“信息碎片化”——
“三网”,依托电子政务网建立“公共征信网”,与142个部门单位联网,实现公共信用信息互通共享;依托全市统一信用信息平台建立“基层征信网”,实现市、行业、村居征信建设“一个平台、一张网”;依托互联网建立“信用荣成网”,与上级官方信用网站对接,提供信用查询、公示和信息服务。
“四库”,以居民身份证号码为基础。建立自然人信用信息数据库;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基础,建立党政机关和社会法人信用信息数据库;以行政区划代码为基础,建立村居组织信用信息数据库,实现征信系统覆盖所有行业领域。
荣成推行社会、行业、区域“三级征信”,社会信用征集管理办公室,负责社会性信用信息的征集和管理;在城建、交通、环保等42个重点领域建立各自的信用信息数据库;由部门镇街和村居组织为主体,为全市27万户居民建立信用档案。
“全市142个部门打破行业壁垒,通过市级公共信用信息交换和共享平台,对履行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职责过程中形成的信用信息,将分散、封闭的信息汇集成覆盖广泛、深度融合的信用信息大数据资源,确保信用信息数据及时更新、全面真实。”荣成市社会管理服务研判中心主任黄春晖说。
结合区域实际,荣成分别为自然人、社会法人、党政机关、村居组织建立了一套信用评价体系,实行千分制考核和分级管理,划分AAA、AA、A、B、C、D六个等级,对86种严重失信行为实行直接降级。目前共为社会法人和自然人开具政务信用报告15500份,向150多个单位提供查询8.4万人次。
信用+工作
让诚信真正管用
春节前后,荣成市城西街道福禄山村67岁的陈胜忠天天美滋滋的,比喝了杯好酒还舒坦。这是啥原因?原来老陈上了“典型榜”,在回家过年的孩子和亲戚面前露了脸。
“典型榜”就在村头的公开栏上,由于陈胜忠连续1个月为村里义务打扫卫生,村里“征信领导小组”为他加了20分,在“典型榜”上很是显眼。
荣成在全市农村开展诚信体系建设,把所有村庄全部纳入诚信管理系统,成为全省首个在农村全面开展诚信体系建设的县级市。
每月底,福禄山村村委会把居民情况上报市级征信平台。如果有村民能够被评为A级,那么就被列入市级诚信建设“红名单”,可以享受到低保、社会救助、发展党员等方面的优先照顾和推荐等。如果被评为AA级,除上述政策外,还会享受到200元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补助等政策。
“诚信三冬暖,失信三伏寒。”为防止信用信息征而未果、信用评价评而不用,荣成坚持真评价、真使用,大力推行“信用+工作”管理模式,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工作机制和监管体系。
征信管“民”更管“官”。荣成规定,凡是市里出台的奖励性政策,全部注明适用的信用等级;凡是企业和个人提交的行政审批事项,都要在申请表中增加信用等级栏目;凡是资金扶持、项目申报、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等公共资源分配活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诚信度高的企业和个人,信用等级达不到B级的不予批准;凡是岗位招考、评定职称、政府资金补助等社会管理活动,必须进行信用审查,信用等级为C、D级的个人,取消相应资格。
不仅如此,信用信息还与干部选拔、评选表彰、发展党员、“两代表一委员”推荐等一一挂钩。目前,荣成600多人次因信用等级不达标被取消评先选优、发展党员、政府贴息补助等资格,有20多家企业因失信被取消评先选优、项目申报、政府重点扶持等资格。
将征信作为行业管理的利器,荣成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市场监管、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开发出了一批信用激励产品。荣成市政府设立1000万元的信用基金,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个体经营无息担保贷款等方面,给予不同程度的补贴和激励,一万多人获得这项“信用福利”。荣成农商行创新推出“个人荣誉贷”免担保信用贷款产品,给予30%的利率优惠,荣成320名拥有诚信荣誉称号的市民申请到个人荣誉贷,授信金额达1.1亿元。
“1+N”联合奖惩
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近日,荣成出台了13个领域的联合激励和联合惩戒备忘录,涉及与居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建筑施工、交通文明、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市场监管、信贷、安全生产等方方面面。
自2014年在全省率先启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以来,荣成尝试打破数据壁垒,将市级信用管理平台与部门单位联网,各单位做出的信用信息,每月定期上报至市级平台。
不过,尽管市级层面征集的信用信息包含全市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但对每名成员的评价是综合性的,无法像行业主管部门那样对一个领域和一个方面的人群进行专业性判定,容易出现有的市场主体在某一行业或区域被列入“黑名单”,而在另一行业或区域却上了“红名单”的现象。
为此,荣成创新建立了“1+N”联合奖惩机制:“1”是指市域联合奖惩,依托荣成市征信管理系统,对市级诚信主体和严重失信主体,全市所有机关事业单位共同实施信用激励和约束措施,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联合奖惩;“N”是指部门协同奖惩,行业主管部门采取与若干实施部门联合签署合作备忘录等形式,建立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的联合激励与惩戒机制,形成政府部门协同联动、行业组织自律管理、社会舆论广泛监督的共同治理格局。
各领域联合奖惩备忘录一经签署就发挥出强大的联动效应。发起部门把在行政管理中产生的“红名单”和“黑名单”信息提供给关联部门参考,实施部门按照备忘录约定的内容和措施,对诚实守信者进行联合激励,对违法失信者进行联合惩戒,营造“一处失信、处处受制,一时失信、长期受限”的氛围。
日前,荣成对两家违法鱼粉企业实施了查封。原来,这两家企业因超标排污受到行政处罚后,拒不落实整改措施并私自违法生产,被当地环保部门报请人民政府依法查封。
在荣成,在鱼粉生产行业,除了由环保部门对污染企业强制关停外,还由畜牧部门在发放饲料生产许可证,市场监管部门在换发营业执照,银行在发放贷款等方面予以限制,从制度上规范鱼粉企业的环境信用。
不仅如此,在海洋与渔业管理上,诚信船东可以优先获得涉韩入渔指标、享受燃油补贴、银行贷款等政策,违规企业及渔船则受到取消其优惠资金扶持政策、限制参加各项招标、银行停贷等联合惩戒。目前,荣成有720多家市场主体因诚信得到联合激励,有130多家市场主体因失信受到了部门联合惩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