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部署,坚持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维护公民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四部门近日召开会议,联合启动2020年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治理工作。
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主要表现为存在大量强制授权、过度索权、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等现象。个人信息泄露后为不法分子所掌握,轻则受到各种非法商业广告骚扰,重则陷入“套路贷”或者其他诈骗行为的陷阱中,个人财产和人身安全都很难得到保障。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APP个人信息泄露情况》显示,个人信息被泄露后,约86.5%的受访者曾收到推销电话或短信的骚扰,约75.0%的受访者接到诈骗电话,约63.4%的受访者收到垃圾邮件。
“个人信息保护的问题,已经不容忽视,而这其中对于个人信息保护与开发利用、产业生态创新与发展等方面的探讨将更加深入、复杂、具体。规范App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的行为,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已成为首要之举和当务之急。”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副局长鲁春丛表示。
去年以来,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工作取得的积极进展,包括制定印发了《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自评估指南》等政策规范;成立专项治理工作组,受理网民有效举报信息12000余条,针对2300余款App开展深度评估、问题核查,对用户规模大、问题突出的260款App,有关部门采取了公开曝光、约谈、下架等处罚措施。通过专项治理工作,公众常用App存在的无隐私政策、捆绑授权和强制索权、超范围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等典型问题得到明显改善,这些运营者履行个人信息保护责任义务的能力和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据统计,自去年11月份以来,工信部共检测超过8万余款App,推动8000余款App自查整改,对478家存在问题的企业下发整改函,治理已取得初步成效。截至今年12月10日,工信部将完成覆盖40万款主流App的监检测工作。
此次会议强调,2020年的治理工作将在去年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整治工作力度,突出问题导向、强化标准规范支撑、加强责任追究。App专项治理工作组将重点对App、SDK、小程序等进行深度评估,对生物特征信息收集使用不规范等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和深度检测。
此外,今年等四部门还将推进App个人信息安全认证工作,有序开展认证证书和标识发放,建立持续动态的认证跟踪机制;加强个人信息安全评估培训,推动个人信息安全评估工作的规范化;发布免费技术工具,指导中小企业开展个人信息收集使用行为自评估,防范排查个人信息安全风险隐患,提升中小企业个人信息收集使用活动的合法合规性。
同时,对于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将加大发现力度、曝光力度、处罚力度。
中央网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制定出台App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应用商店审核管理指南,指导督促应用商店切实做好App上线前的安全审核,把严入口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