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3年11月创新推行公共信用报告替代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改革以来,山东省精准锚定企业办事中“多头奔走、反复跑腿、流程繁琐”的痛点堵点,以“数据多跑路、系统多联动”的智慧服务模式撬动政务服务效能迭代升级,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放管服”改革深度耦合、同频发力,为山东省营商环境提质增效、激发市场活力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
破解证明困境,让企业“少跑腿”、数据“多跑路”
长期以来,企业在上市、融资、招投标等关键经营场景中,开具无违法违规证明时,常陷入“证明数量多、涉及部门多、办理流程多”的困境。以企业上市为例,仅一份近39个月的无违法违规证明,就需对接二十多个部门,不仅耗费大量人力成本,更会拖慢业务推进时效,成为企业发展的“隐形障碍”。
为破解这一痛点,2023年11月,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方案,在山东省推行“经营主体以公共信用报告代替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的改革举措。此次改革以“信用中国(山东)”平台为载体,通过整合跨部门数据资源、开展集中数据归集,为证明替代工作夯实信息基础。截至目前,已成功归集并公示行政处罚信息100.6万条、严重失信主体名单信息78.6万条。这些数据,不仅为精准高效的信用核查筑牢了坚实基础,更为实现证明办理“一键化”奠定了关键前提,真正推动“数据多跑路”替代“企业多跑腿”。
覆盖全域领域,满足多元场景需求
此次改革实现了行政执法领域的“全覆盖”,涉及发展改革、教育、科技、工信、公安、民政、生态环境、住建、交通、水利、农业农村等52个重点领域,确保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企业都能享受到改革红利。
同时,山东省创新推出“分场景定制化”信用报告服务,设置三个专属版本:普通版适配资金奖励、招投标等常规场景;行政管理专版用于行政审批、资质认定等政务服务事项;上市专版则专门服务企业上市需求,查询时间范围精准覆盖39个月,完全契合证监局对企业上市的证明要求,全方位满足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多元化需求。
改革成效显著,企业获得感大幅提升
改革实施以来,其成效已全面显现。截至2025年9月底,山东省已有3.65万家经营主体通过改革政策申请下载信用报告,累计出具报告9.98万份,成功替代各类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484万余份。据统计,这一改革累计为企业节约时间1452万余小时,节省资金约7.26亿元,平均每家企业可减少397.8小时的办事耗时,降低成本1.99万元,切实为企业减轻了负担。
山东百诺医药的经历成为改革成效的生动注脚。该企业在上市筹备阶段,此前需安排5-6名工作人员耗时一个多月,才能完成39份证明的办理,且每次更新招股书都要重新走一遍流程。改革后,企业只需通过线上平台一键申请,即可实现信用报告“秒级获取”,办事效率得到质的飞跃,让企业得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核心业务发展中。
线上线下融合,服务效能持续升级
山东省始终坚守“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的改革初心,构建了线上线下双渠道服务体系。企业既可以通过“信用中国(山东)”网站、“爱山东”政务服务平台,随时随地在线获取电子信用报告;也能在各级政务服务大厅,通过信用查询机快速打印纸质报告,充分满足不同企业的使用习惯与场景需求。
目前,山东省已积极推进信用报告跨省互认工作,在企业发债、上市等关键领域,其信用报告已获得中国证监会、中央结算公司等单位的认可,进一步打破了地域壁垒。下一步,山东将持续深化信用信息归集共享,不断拓展信用报告在政府采购、融资贷款等更多领域的应用场景,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营商环境优化同频共振,为市场主体营造更加公平、高效、便利的发展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