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一体化信用查询
  • 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
  • 站内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停用栏目 > 风险提示
  • 加强监管,护航旅游消费“五一专列”

    假日出游,春山可望。离“五一”小长假还有10天时间,各大出行电商平台上已是一票难求。据报道,国内热门城市“五一”机票提前预订量超过了2019年同期,热门城市酒店提前预订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了四倍,小长假期间旅游人次有望达到2亿。从出圈的淄博“…

    来源:人民网 2023-04-24
  • “套娃式”收费别套住自己

    近日,一则反映视听类App重复收费的视频走红网络。调查发现,当前不少视听类App存在类似的资源不互通、“套娃式”收费等现象。视听类App重复收费已成为行业流行的商业模式,平台藉此不断增加收费项目、挖掘收费深度,以实现业绩持续增长。但是,重复收…

    来源:信用中国 2023-04-20
  • 谨防以“征信修复”名义诈骗

    针对近期社会上部分机构称“5月起,征信可以修复了”“再也不怕逾期后征信报告有不良记录了”的宣传。业界表示,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任何机构和个人都无权擅自修改、删除信用报告上真实、准确的征信信息,民众应警惕相关虚假宣传甚至是诈骗。…

    来源:经济参考网 2023-04-17
  • 依法保障员工个人信息权益

    近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公布的一则劳动争议案件中,为了证明员工违反公司规定,某公司提交了该员工与公司同事的微信聊天记录作为证据。结果,因该证据构成对员工个人信息的不当使用,并未被法院采信。该案例提醒用人单位依法处理用工管理权与劳…

    来源:经济日报 2023-04-13
  • “煽情戏”“苦情戏”网购骗局大行其道,该如何根治

    “员工采集天山雪莲意外身亡,公司将功补过便宜卖出产品”“名医后代遭绑架,保护被夺取的名医秘方”……在一些网络平台的直播带货节目中,这类煽情、苦情的剧情,让老人觉得主播不是在卖货,而是在做好事、行善举,愿意“自掏腰包”买“神药”,让“…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2023-04-11
  • 老年人要谨防“投资变现”圈套

    养老服务券诈骗的骗术其实并不高明,犯罪分子抓住了老年人对养老事业的需求心理,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诱骗老年人购买没有正规经营资质和商品质量保证、无实际产品或服务内容的养老服务券……这种行为给越来越多老年人带来了财产损失和精神伤害,对社会…

    来源:智慧生活报 2023-04-07
  • 多地现骑手招聘陷阱,不能让“套路贷”换个马甲继续作恶

    据报道,近期,成都、重庆、贵阳等地出现了以招聘骑手为名、实则是“以租代购”方式高价销售电动车的陷阱。有应聘者签订“以租代购”的合同后,不仅钱没挣到,一旦还款逾期,还欠下了高额利息,甚至有应聘者因此被告上法庭。而自2017年开始,北京、上…

    来源:光明网 2023-04-04
  • 退税高峰期到来,这些骗局要当心

    3月以来,2022年度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正式开启,很多市民都在积极申请办理,退税也迎来了高峰期。日前,南京警方以“小剧场”形式,向市民揭秘最新个人退税骗局的话术。剧场一:退税待办知多少人物:小夏,女,公司白领场景:出租屋内周末下午…

    来源:南京日报 2023-03-31
  • 警惕假测评,真带货

    93.1%的“第三方测评”涉嫌存在测评标准类问题,55.7%涉嫌商测一体、以商养测,35.7%涉嫌虚假测评……3月21日,中消协发布《“第三方测评”对消费者权益影响调查报告》,提到了上述数据。第三方测评是互联网革命的产物。人们常说,生意的本质就是信息…

    来源:信用中国 2023-03-27
  • 理财产品“报喜不报忧”,投资者知情权如何保障

    日前,有媒体体验、调查了10余家银行的理财服务。调查发现,银行理财产品在信披及销售环节存在一些问题,部分产品展示过往业绩时“报喜不报忧”,区间业绩展示易让人误解;有的预期收益率参考指标较多,投资者不明就里……何为“报喜不报忧”?比如记…

    来源:光明网 2023-03-23

指导单位: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办单位:河南省营商环境和社会信用建设中心

备案号:豫ICP备10005452号-13 credit.henan.gov.cn

联系我们 | 互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