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印江自治县木黄镇盘龙村的田茂源起了个大早,顾不得细雨绵绵,来到村里食用菌生产基地自家的大棚内采摘平菇。基地里两万棒平菇长势喜人。
2011年,为带动农户脱贫,木黄食用菌基地采取“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鼓励当地村民从基地购买菌棒和租赁大棚自行种植食用菌,再由公司统一回收成品。
务工返乡的田茂源十分动心,但资金是个难题。此时,盘龙村成功创建为“信用村”。田茂源顺利从木黄信用社获得3万元贷款,购买了3万棒菌棒,在基地租赁了三个大棚进行种植。当年,田茂源赚了5万余元。
“利息低,贷款程序简便,至今我已陆续贷款18万,种植规模也不断扩大。”田茂源表示,今年他将种植食用菌7万棒。
在木黄食用菌基地,像田茂源一样通过购买菌棒自行种植的村民达500多户,其中大多数得到农信社贷款的扶持。
“要让农户成为真正的信用户,就要让他有经济能力。通过贷款资金的扶持让他们有了自己的产业,有经济实力贷款还款就有底气。”印江信用联社理事长杨胜荣表示。
这只是铜仁通过信用工程建设,惠及广大信用农户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铜仁农信社通过广泛开展农户、专业合作社和小微企业等建档评级工作,积极创新信贷产品,优化信贷服务流程等措施,大力推动铜仁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工作。
从2002年建立首个信用村——湄坨村,到2015年拥有印江和玉屏两个农村金融信用县,铜仁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快步发展。
截至2015年底,铜仁市已评定信用农户74.8万户、个体经营户6.4万户、小微企业1.36万户、单位职工5.22万户,信用村1661个、信用单位349个、信用乡镇86个,授信总金额达848.7亿元。
为全面推进农村信用工程建设,2015年7月,铜仁市印发《深入推进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实施意见》。沿河、德江、思南、江口、石阡等五县把创建农村金融信用县列为2016年的重点工作之一。
农村信用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为铜仁创建农村金融信用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今年4月,铜仁正式启动农村金融信用市创建工作。要求全市以诚信文明建设为基础、农业信贷投入为纽带、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为目标,确保2017年底前,全市创建农村金融信用市各项指标全面达标,形成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成功创建铜仁农村金融信用市场。
铜仁将着力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环境,各创建区县将建立与农村社会诚信管理指标相结合的农村诚信建设综合体系,加快农村信用体系电子化建设步伐,构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全力推进信用农户、信用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档、评级、授信工作。
同时,围绕富民惠民目标,积极创新符合农村经济特点的低成本、可复制、易推广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支持‘“三农”’改革,努力为村集体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土地流转和农业产业化项目提供信贷支持,积极为农村“三金、三权、三变”提供融资保障。实施“百千万信用示范”工程作为信用示范户重点培育和支持,并要求各涉农金融机构加大对信贷的支持力度。
湄坨村:“信用村”走上小康路
5月25日,沿着蜿蜒的303省道,来到印江“南大门”缠溪镇湄坨村,群山苍翠,处处茶香。村口,一块高大的黑色石碑格外引人,“信用村”三个大字字迹清晰。
旁边是湄坨现代生态茶产业示范园“国茶园”。园内,数千亩茶海一望无垠,云雾缭绕。
湄坨,这个曾经因为严重缺水而饱受贫困困扰的小山村,因2002年成为铜仁第一个“信用村”而改变命运。多年来,全村在信贷资金支持下大力发展茶产业,如今已彻底告别贫困。
“全村种植茶叶面积达2300多亩,拥有茶产业龙头企业2家和8家茶叶加工厂。”说起村里的茶产业发展,村支书卢银辉一脸骄傲。走在村里,记者看到茶叶企业、茶青交易市场、茶叶专业合作社以及茶叶加工厂等一应俱全。
“信用村”这个金字招牌,到底拥有怎样的能量,为湄坨带来如此大的改变?
对此,作为银辉茶业的创始人卢银辉深有感触。“‘信用村’创建至今,十多年来,正是在信贷资金支持下,公司才能从最初的小加工作坊发展为省级龙头企业。”
卢银辉回忆,2008年,凝冻灾害将村里茶园冻坏,大部分已成林的茶园需要重新改造,幼龄茶园需要重新种植,正当许多村民为资金而发愁时,信用社发放的贷款帮他们渡过了难关。
“也正因为我们是‘信用村’,信用社才会对我们如此信任。”卢银辉说。
在村民李世法家,不算宽敞的茶叶加工坊内,摆放着烘干机、炒茶机等7台茶叶加工机器。“这些都是前些年利用10万元小额贷款购买的,加工过后的茶叶价格要比卖青茶高出很多。”李世法兴奋地说,如今依托茶叶他每年可以赚近8万元。
在村里,茶农们贷款已是常事。“每年一到追肥和摘茶的季节都要贷款,我们是‘信用户’,贷款程序简单、利息也低,每年我都会贷上两三万,待茶叶卖了还上就行了。”茶农李文军告诉记者,千万别小看“信用村”的招牌,没有它贷款可就复杂和困难得多。
如今,湄坨村农户建档评级面达100%,评定信用农户541户,占该村总农户的99.2%,授信总额4906万元,户均授信9.07万元。自创建“信用村”以来,信用社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方式累计向湄坨村发放农户贷款10396万元。
依托茶叶产业,湄坨村民人均纯收入直线上升,2012就已达到5400元,2015年更是增加到8300元。
印江昔浦村利用信贷资金发展水果产业,果农田儒敏喜获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