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下午4时,淅淅沥沥的春雨刚停,安徽省合肥市滨湖新区康园社区的群众大舞台前开始热闹起来。接孩子放学的家长,出来遛弯的老人,都围着大舞台的超大显示屏议论纷纷。
显示屏正在轮流播放合肥市包河区人民法院的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有照片、有姓名,大家都想看清是否有身边的人成为“老赖”。
4月11日,包河区法院在院内各大信息显示屏曝光失信被执行人信息的基础上,联系了辖区内的各社区、街道等单位,利用这些单位、部门面向社会展示的电子屏、广告屏,对560名已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被执行人予以曝光,动员社会力量促执行,打响执行“全民战”。
社区全覆盖 推出曝光台
康园小区是安徽省最大规模的高层回迁安置点,仅小区住户就有1.4万人。据所属的方兴社区工作人员吴赛斓介绍,小区入住率几乎百分百,居民集中。群众大舞台的设置原本为了方便小区居民看露天电影、文艺演出等,平时,大家都喜欢聚集于此,互相交流。
“我很赞同这样的方式。我自己就遭遇过‘老赖’赖账,如果都能这样公之于众,让这些人在其生活范围内被广为知晓,让群众监督他们遵守诚信,‘老赖’一定会交钱的。”说起社区显示屏滚动播出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居民吴艳女士有着很深的感受。
吴赛斓介绍,拥有7.15万居民的方兴社区,现在只要有显示屏的地方都在全天候滚动播放“老赖”信息,农贸市场、社区活动室、社区办公楼、十多个小区内……居民出个门,能随处看见“老赖”信息。在关注度很高的社区微信微博上,也会推出“老赖”曝光台,让居民们网上办事时也能看到曝光信息,既是对这些失信人员的监督,更是营造诚信氛围。“只要在我们社区出现‘老赖’,居民们一定会第一时间举报。”
记者注意到,除了方兴社区的全覆盖,在包河区法院辖区内的各个社区,均能随处见到曝光“老赖”的显示屏。
联动大集结 吹响总攻号
“执行需要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失信被执行人的恶意躲避,往往给执行工作带来很大阻碍,更是对社会诚信的挑战。我们就想打响一场群众动员战,让失信被执行人在包河辖区内寸步难行,处处感受到压力。同时,让更多的群众认识到诚信的重要,营造诚信氛围。”包河区法院院长胡权明说。
在包河区,执行总动员已经开始全民热身。在打牢群众基础上,包河区各单位也拧成一股绳,合铸成一把插向执行难的利剑。据悉,包河区正在积极组建“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领导小组,区委、区政府牵头,辖区近30家单位联动,在联动查控、失信惩戒、信息共享、重点攻坚等方面,形成互动,对执行难合围,形成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法院主办、政府各部门配合、社会各界参与,构建解决执行难综合治理的大格局。
记者注意到,在这一联动集结中,大大提升了执行举措和执行力度,对失信被执行人信息的查询、惩戒升至最强级,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非法处置查封、冻结、扣押财产和妨害公务等违法犯罪行为面临严厉打击。
“一系列的组合拳,是为了更好地兑现包河区法院的庄严承诺。”胡权明表示,“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是坚决落实党中央部署要求,是对全国人民作出的铮铮誓言、庄严承诺,必须敢打必胜、决战决胜。既然立下了军令状就必须要兑现,必须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上。
凌晨再出击 拘传四十人
4月13日早晨6时,包河区法院9辆警车50余名干警分成8个执行小组,奔赴现场对一批案件进行集中执行,掀起了一场“执行风暴”。
据悉,此次行动,法院制订了详细的执行方案,提前谋划精心部署。对抗拒执行、规避执行等情节严重的案件进行认真排查,提前摸排执行案件70余起,掌握被执行人行踪。调配了全院力量,共组织执行法官及法警50余人,抽调警车9部,分成8个执行小组对52起案件开展强制执行。
院长以及相关人员在执行指挥中心通过执行指挥系统和单兵系统,密切关注各个执行现场情况,对执行现场产生的突发问题及时应对、下达指令。
与此同时,法院仍不忘加强执行攻坚战的宣传攻势。4月13日下午,包河区法院执行干警再次分批奔赴辖区的商业中心、高铁站等人流量聚集的地方,在醒目处张贴《敦促被执行人依法主动履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的通告》,公布法院的举报电话,鼓励广大群众积极举报被执行人的违法犯罪线索、财产线索等。做到边执行边宣传,营造良好的执行舆论氛围,进一步压缩“老赖”生活空间。
截至当日晚上6时,12个小时内,包河区法院共拘传被执行人40人,执行清场2个;23人当场履行法律义务,执行到位193万余元;11人与申请执行人达成和解协议,依法拘留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