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获悉,今年以来,该行积极落实关于“深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加强涉农信用信息归集共享”的工作部署,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建设为核心,不断加大“三农”征信服务供给,为乡村全面振兴和普惠金融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截至2025年6月末,全省银行机构已为60.8万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信用档案,基本实现了全覆盖;累计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获得贷款13.9万笔、702.9亿元。
聚焦提质增效 绘就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施工图”
立足河南农业大省省情,中国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安阳市、濮阳市等地开展调研,并与政府相关部门、涉农金融机构、涉农平台建设运营机构等座谈交流,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精准把脉堵点痛点。在此基础上,梳理总结推进全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思路举措,印发《2025年河南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了清晰的路线图。
聚焦系统建设 打造涉农信用信息归集共享“高效网”
“三门峡市依托普惠金融服务平台打造的乡村振兴服务平台,已覆盖了7000余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起‘信息归集-信用评价-产品创新-融资对接’全链条协同模式,精准破解了因信用‘白户’‘准白户’导致的生产融资难题。”中国人民银行三门峡市分行工作人员介绍道。
这一实践正是河南省涉农信用信息平台建设优化的生动缩影。中国人民银行河南各市分行因地制宜探索创新,持续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信息归集共享质效,让数据多跑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少跑腿。中国人民银行漯河市分行推动漯易融服务平台引入郑好融征信成熟技术架构,专门增设乡村振兴服务板块,大幅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信息归集精准度与效率。
聚焦助力融资 架起银农融资对接“连心桥”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生命力在于信息应用。中国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聚焦构建“信息-信用-信贷”融资对接服务体系,指导各地依托涉农信用信息平台搭建银农对接“直通车”,显著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的便利性与可得性。
“以前贷款费时又费力,现在凭信用在平台上就能匹配申请贷款,30万元信用贷款很快就到账了,真是解了燃眉之急!”三门峡市陕州区某生态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感慨道。南阳市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则专门开设了服务“三农”金融产品专区,上线“特色种养贷”“绿色茶香贷”等36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专属金融产品,实现金融机构与经营主体之间的双向选择、精准对接。建设银行南阳分行聚焦当地艾草、金银花、猕猴桃等特色产业,依托平台精准投放涉农贷款2116万元,为特色农业产业链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与此同时,中国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组织开展征信知识“进乡村”活动,让征信与信用知识直达田间地头,助力优化农村地区信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