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淇县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村集体经济组织涌现出诸多产业发展“金点子”,但受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制约,不少优质项目因资金短缺陷入“有思路难落地”的困境,融资需求愈发迫切。建行鹤壁淇县支行深入乡村、主动服务、精准发力,以金融“活水”为村集体经济发展“解渴”。
淇县北阳镇水屯村地处淇县粮食主产区,全村以农业为主且无二产发展空间。为破局,该村计划将1370亩耕地整体流转至村集体,联合专业社会化服务团队打造“从种到收”一条龙服务,通过“土地流转费+集体股份分红”拓宽收入渠道,却因资金不足迟迟无法推进。
淇县桥盟街道关庄村集体经济业态相对多元,现有肉鸽养殖场、标准化工业厂房等。为进一步提质增收,该村谋划与光伏公司合作,在肉鸽养殖场屋顶搭建4000平方米光伏发电设施——项目总投资120万元,既能发电又能为厂房降温,契合绿色发展要求,却同样被资金难题束缚手脚。
得知村集体经济发展困境后,建行鹤壁淇县支行主动作为,迅速对接淇县农业农村局和有需求的村集体,深入调研项目情况,针对性推出“集体信用贷”金融产品。
据了解,“集体信用贷”是建设银行支持乡村振兴,针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研发的信用类贷款产品,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向依法登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包括乡镇级、村级、组级)发放流动资金贷款,用于满足其生产经营需求。
建行鹤壁淇县支行通过简化流程、精准授信,为项目提供全周期金融综合服务,为北阳镇水屯村、桥盟街道关庄村分别发放了60万元贷款,精准解决了两个村的项目启动资金难题。
这两笔贷款让两个项目获得生机:水屯村的耕地流转与社会化服务项目得以顺利推进,关庄村的光伏项目也加速落地。建行鹤壁淇县支行以主动服务的金融担当,不仅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打通了资金堵点,更探索出金融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可复制模式,让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乡村产业振兴。
下一步,建行鹤壁淇县支行将进一步深化与县级农业农村部门、乡镇政府的协同联动,以服务村集体经济为抓手,推动金融资源更广泛、更系统地投向县域优势特色产业,助力构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现代化乡村产业体系。同时,积极探索“集体信用贷”与县域产业链金融、绿色金融的深度融合,支持集体经济项目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与县域经济高质量运行互促共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持续、稳定、高效的金融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