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信用制度作为市场经济的基础制度,其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司法执法体系信用建设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既是维护司法公正、提升执法公信力的关键抓手,也是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支撑。司法局作为司法行政工作的主管部门,在统筹推进司法执法体系信用建设中肩负着监督管理、服务保障等多重使命,其履职成效直接影响司法执法信用生态的培育质量。
一、聚焦规范性文件,助力建设诚信法治政府
行政规范性文件是政府决策和管理的重要依据,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公信力。为建设诚信法治政府,殷都区司法局坚持必须以行政规范性文件为抓手,严把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关口,严格落实备案监督职责,加强备案审查力度。严把制定主体资格关,在殷都区人民政府网站公开公布了《殷都区规范性文件制定主体清单》,明确了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主体。严把审查关,严格审查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审查,坚决杜绝“奇葩文件”“任性条款”。严格落实备案审查制度,按照相关规定向市司法局及区人大常委会进行备案。严把文件清理关,按照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的要求,及时组织相关单位对违反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违反优化营商环境、与现行法律法规政策不一致等情况的文件开展清理工作,确保政府行为始终有法可依、有据可查,以规范的制度建设筑牢诚信政府的根基。
二、聚焦执法监督,助力建设诚信执法队伍
殷都区司法局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升行政执法公信力为核心,将执法监督作为推进诚信建设的重点,通过构建全链条、多层次的监督体系,着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诚信行政执法队伍。规范执法主体和执法人员资格管理,梳理并公布殷都区行政执法主体名单,加强行政执法证件申领审核及换发管理工作。有序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建立殷都区推进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体系建设工作会商机制。常态化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活动,评查重点领域行政执法案卷,对存在的案卷不规范等问题的单位进行通报并及时督促其纠正及整改。大力推行服务型行政执法。全面落实《行政相对人违法风险点及相应防控措施》及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四张清单”,不断提升全区服务型行政执法水平。一系列举措的落地,不仅有效规范了执法行为、维护了群众合法权益,更推动了执法队伍诚信体系建设,为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城市提供了坚实保障。
三、聚焦普法宣传,助力营造诚信社会氛围
普法宣传是提升全民法治素养、培育诚信文化的基础性工作。殷都区司法局不断创新普法形式,丰富宣传载体,让诚信法治理念深入人心。针对不同群体开展精准普法:面向青少年,将诚信教育融入开学第一课、普法进课堂等活动,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诚信价值观;面向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重点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关于诚信经营的规定,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打造诚信品牌;面向基层群众,利用“法律进乡村”“法律进社区”等活动,通过以案释法、发放宣传资料等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诚信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曝光失信典型案例,让群众明白“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限”。同时,根据“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督促各行政执法单位积极开展精准普法活动,不断扩大宣传覆盖面,形成“人人讲诚信、事事守规矩”的浓厚社会氛围。
四、聚焦法律服务,助力诚信服务落地
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是诚信服务落地的关键支撑。殷都区司法局整合律师、公证、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资源,为群众和企业提供全链条、专业化的诚信法律服务。年内不定期对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服务机构进行督查,严肃查处乱收费、服务差等问题,将诚信教育作为法律服务行业人员从业的重要内容,引导律师、公证员牢固树立诚信意识,依法诚信尽责执业。在公共法律援助方面,一方面,法律援助中心将信用理念融入服务全过程,法律援助中的经济困难状况诚信承诺制,既解决了群众证明难问题,也通过信用约束防范了骗取援助资源的行为;另一方面法律援助中心不断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扩大援助范围,为经济困难群众、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和代理服务,保障其合法权益得到维护。在律师服务方面,不断加强律师队伍诚信建设,建立律师执业诚信档案,对失信行为进行惩戒,督促律师依法依规履行职责。通过全方位的法律服务,打通诚信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让群众和企业切实感受到诚信带来的便利和保障。
司法执法体系信用建设关乎法治权威的树立,关乎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推进司法执法体系信用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殷都区司法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立足本职工作,持续完善信用建设机制,破解实践中的难点堵点问题,不断提升司法执法体系信用水平,为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中国筑牢信用根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