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更是教育系统立德树人的核心要义。为深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响应国家关于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号召,殷都区教育局立足区域教育实际,针对部分师生诚信意识薄弱、校园诚信教育碎片化等问题,以“夯实信用基础、培育诚信品格”为目标,将信用教育纳入全区教育发展规划,构建覆盖师生、贯穿全程、联动社会的诚信文化建设体系,着力营造“守信受益、失信受限”的教育生态,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筑牢道德根基。
一、创新举措
(一)健全机制,构建诚信建设“硬支撑”
1.强化组织领导。调整以局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股室负责人具体抓”的三级工作机制,明确全区200余所中小学、幼儿园的诚信教育任务,确保任务落地见效。
2.完善制度保障。通过纵向对比与横向学习,修订《殷都区教育系统“信易+教育”实施方案》《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制度》等文件,将信用评价与教师职称晋升、学生评优奖惩直接挂钩,构建“制度管人、信用立规”的长效机制。
(二)多维渗透,打造诚信教育“活课堂”
1.融入日常教学。将诚信教育纳入德育体系,贯穿各学科教学,通过“诚信主题班会、考前诚信教育、经典诵读”等形式开展活动100余场,覆盖学生8万余人次。钢城小学开展“和谐校园,诚信为本”宣讲,强化师生认知。
2.丰富实践载体。以“信用教育宣传月”“讲诚信学法规守规则”等活动为抓手,开展知识竞赛、主题演讲、诚信征文等特色活动。梅东路小学的诚信主题班会、许家沟乡中心校的演讲比赛,让诚信理念在实践中扎根。
3.联动专业力量。联合司法局等部门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通过PPT课件、案例讲解征信知识与诚信法律责任,引导学生知信、守信。
(三)精准激励,树立诚信价值“风向标”
1.教师层面。在职称晋升、评优评先中实施信用核查,同等条件下守信教师优先,失信教师取消资格。近年来,经信用核查后,评选出200余名“优秀教师”、60余名“先进教育工作者”并公开表彰,强化示范引领。
2.学生层面。将守信情况纳入德育测评,“三好学生”“新时代好少年”评选均以诚信为核心标准,让诚信成为学生成长的“必修课”。
3.服务延伸。在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中,以诚信监督确保政策落地,通过全程“嵌入式”监督防范弄虚作假,2024年以来累计发放贷款19878.41万元,惠及学生13331人次。
二、工作成效
1.诚信意识全面提升。通过系列活动开展,师生诚信认知率显著提高,“讲诚信话、办诚信事、做诚信人”成为校园共识。高考期间,考点“用诚信高考书写答卷”等标语营造浓厚氛围,实现考试零作弊记录。
2.评价体系日趋完善。形成“信用核查—标准评选—激励表彰”的闭环管理,2023年以来累计表彰守信师生300余人次,信用已成为教育评价的重要维度。
3.教育质量同步提升。诚信建设推动师德师风与学风建设双进步,2024年殷都区教育局荣获“全省教育宣传先进县市区”等10余项市级以上荣誉。
三、社会影响
1.校园生态持续优化。诚信文化建设带动校园文明程度提升,家长反馈“孩子更守信用、待人更真诚”,学校纠纷发生率同比下降20%,形成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
2.家庭社会广泛联动。通过“小手拉大手”活动,将诚信理念辐射至10万余师生及家长,推动诚信文化从校园延伸至家庭、社区,助力区域信用体系建设。
下一步,殷都区教育局将持续创新诚信教育形式,开发新媒体教学资源,深化信用激励场景应用,让诚信之花在校园绽放,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