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率先探索并深度实践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机制,以信用力量重塑监管格局,取得了阶段性显著成效,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可供借鉴的先进经验。
科学构建评价模型,实现分级“精准化”
以河南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为依托,立足本县实际,彻底摒弃“一刀切”的粗放模式,精心构建一套覆盖全域市场主体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不仅全面整合行政处罚、经营异常、严重违法失信等传统静态信息,更前瞻性地引入税务、社保、公用事业费用缴纳、合同履约等动态多维数据,实现对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信用状况的精准“画像”与“体检”。通过量化分析,将市场主体科学划分为A(信用优良)、B(信用一般)、C(信用较差)、D(信用低下)四个等级,为实施差异化、精准化监管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石。
实施差异化监管策略,推动资源“最优化”
严格依据信用等级,实施“无事不扰”与“无处不在”相结合的差异化监管策略。对信用良好的A级企业,实行“绿色通道”、程序简化、大幅降低抽查比例等激励措施,确保“好企业无事不扰”;对B级企业,执行常规监管与标准频次检查;对C级企业,实施重点关注,并适度提高抽查比例与频次;对风险突出的D级企业,则列为重点监管对象,实行高频次抽查、强制性检查乃至全覆盖排查,并依法依规实施联合惩戒。这一策略显著提升了监管的精准度与威慑力,确保将有限的行政资源“好钢用在刀刃上”,精准投向风险最高、最需关注的领域。
强化结果应用联动,促进激励“常态化”
大力推动信用评价结果在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财政资金扶持、荣誉评定等关键领域的深度应用与结果互认,使“守信一路畅通,失信寸步难行”的导向深入人心,成为常态化。同时,着力加强跨部门信用信息共享与协同响应,构建起“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联动格局,显著增强信用约束的合力与影响力。
注重修复与引导,彰显监管“温度化”
在坚守监管底线的同时,我们同样重视为市场主体提供纠错复活的机会。建立了规范透明、便捷高效的信用修复机制,主动引导、协助符合条件的企业修复信用、重塑形象。通过专题培训、上门服务等多种形式,加强信用法规政策宣传,引导市场主体珍视信用记录、践行诚信经营,有效推动其从被动合规的“要我守信”向主动作为的“我要守信”转变,营造褒扬守信、惩戒失信的健康市场生态。
下一步,淅川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将继续深化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改革,不断拓展信用应用场景,健全完善长效工作机制,为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信用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