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营主体在经济增长、稳定就业、促进增收、保障民生等方面具有无法替代的市场地位。11月20日,在2025河南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第一场新闻发布会上,河南省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庆凌在答记者问中介绍,河南省在支持和培育民营经营主体发展方面,多措并举,推动全省民营经营主体实现质的明显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截至10月底,全省实有民营经营主体1105.48万户,同比增长3.85%,占全部经营主体的95.95%。其中,私营企业310.14万户,同比增长8.11%;个体工商户795.35万户,同比增长2.28%。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民营经营主体增势强劲,增速分别为19.72%、15.68%,彰显了河南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持续迸发与主体结构持续优化。
庆凌表示,2025年以来,全省市场监管部门通过五大举措全力支持和培育民营经营主体发展。
在深化改革、优化准入方面,河南省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施个体工商户和企业智能登记,拓展“企业开办+N项服务”,推行经营主体全生命周期登记和个转企“高效办成一件事”,实现“一窗通办、一网通办,掌上办、马上办”,推出延时服务、帮办代办等暖心举措,免费为新开办企业刻制公章、寄递营业执照,经营主体的体验感、获得感持续增强。
在破除壁垒、维护公平方面,河南省积极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坚持各类经营主体平等对待、一视同仁,实现全省县级以上政府部门公平竞争审查全覆盖。今年以来,审查妨碍统一市场的政策措施3025份,经审查调整修改228份。持续加大垄断协议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执法力度,立案查处垄断案件4起,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在强化帮扶、纾困减负方面,河南省常态化推进“万人助万企”活动,深入开展“学查改·以企观政服务企业大走访”。联合中行河南省分行开展“认证贷”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已有2306家小微企业通过“认证贷”获得融资贷款83.35亿元。推行“信用修复”高效办成一件事,实施企业信用“免申即办”“即申即办”快速修复。截至10月底,共为59.77万户经营主体实施信用修复90.69万条次,为失信企业重建信用、正常经营提供有力支持。
在规范执法、包容监管方面,河南省构建“预防为主、轻微免罚、重违严惩、事后回访”的执法模式,制定“从轻处罚、减轻处罚、轻微违法不罚、不实施行政强制措施”4张清单,推动执法检查同比压减19.6%。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开展跨部门联合“一业一查”,做到“进一次门、查多样事”。强化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引导铁路货运、民航等领域主动为民营经营主体减免、降费6.3亿元。
在培育品牌、赋能增效方面,河南省市场监管局牵头打造“美豫名品”公共品牌,授权128家企业160个产品使用“美豫名品”,其中民营经营主体达108家,占比84.4%。开展“千企百城”商标品牌价值提升行动,牵头建成83个各类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服务全省各类经营主体100余万家(次)。构建高价值专利转化体系,通过指导校企合作,实现22家高校运营中心与全省2645家民营企业建立合作,前三季度完成专利质押融资备案31笔、金额40.85亿元,有力支持了民营经营主体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