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一体化信用查询
  • 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
  • 站内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停用栏目 > 风险提示
  • 别再让话费套餐“套弄”人心

    近日,一用户被中国移动“多收8年来电显示费”的消息在网上引发热议。据报道,中国移动公开表示自2016年4月1日起全网停止销售“来电显示”收费资费,但目前在社交平台上,仍有不少网友表示并不知道来电显示费“已取消”,每月仍被扣除6元费用。中国移…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2024-07-31
  • 谨防假冒“订单农业”坑农

    “一吹”“二引”“三骗”,以“订单农业”为名设骗局坑农违法行为时有发生。近日,农业农村部联合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发布5个依法打击以“订单农业”为名设骗局坑农的典型案例,加强对各地依法查办相关案件的指导。订单农业是农户根据其与收购企业签…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24-07-24
  • 网贷欠款想不还就不还? 起底“反催收”乱象

    “欠款逾期不要紧,专业团队帮你优化债务”“既能减免利息罚金,还能修复征信记录”……近年来,社交媒体平台涌现出不少“反催收”团队。它们宣称自己是“专业咨询公司”,可为网贷和信用卡债务人员提供“停催停诉”“停息挂账”“协商还款”等有偿服…

    来源:中国城市信用 2024-07-19
  • “进坑”容易“出坑”难 警惕APP自动续费陷阱

    你是否曾经因App的某个功能必须充会员使用,接受了App“连续付费”的协议,但是想要取消“自动续费”时怎么都找不到取消选项?近年来,如此麻烦的自动续费,频频遭到消费者投诉,“进坑”容易“出坑”难,“自动续费”都有哪些陷阱?试用了一下不想用…

    来源:中国青年网 2024-07-10
  • “混同用工”不能成为侵害劳动者权益的借口

    据《工人日报》报道,为降低应当支付给李进发(化名)的经济补偿金,用人单位先后将其安排在同一投资主体控制的两家公司工作,在解除劳动关系时,以两个公司用工、分别支付工资等方式将其工作年限由9年多缩减为2年,并分别计算工资标准,导致其应得经…

    来源:工人日报 2024-07-03
  • 职工被骗单位受罚,反电诈岂能“连坐”

    近日,有网友发布网帖反映,疑为浙江温州文成县卫生健康局下发的文件显示,该县某医院职工遭遇电信诈骗损失4万多元,县卫健局全县通报批评,对该职工和所在医院均予以处罚,涉事医院扣除绩效奖10万元,取消2024年度评优评先资格;职工个人由涉事医院扣…

    来源:扬子晚报 2024-06-26
  • 鸭肠鹅肠加工乱象,归根结底还是监管缺位

    脚踩鹅肠挤粪,烟头扔进鸭肠筐……2024年4月下旬,有媒体记者分别在山东滨州和河南清丰县的两家肉类食品加工厂暗访发现,这两家的鸭肠、鹅肠产品,在生产中存在诸多卫生安全隐患。作为火锅热门配菜,鸭肠鹅肠凭借鲜嫩、脆滑的口感,俘获了无数食客的心…

    来源:光明网 2024-06-19
  • 警惕!涉老年人非法集资主要有这三种形式→

    民政部近日举行2024年第二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打非局一级巡视员付占胜在会上表示,养老领域是不法分子实施非法集资、诈骗等犯罪行为的高发领域。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体弱多病、内心渴望关怀,缺乏金融知识等特点,打着“养老…

    来源:中国新闻网、信用中国 2024-06-12
  • 高考临近 考生家长当心这些诈骗套路

    2024年高考临近,在高考前后的各个时间段,都可能存在不法分子以各种手段设置的“陷阱”。人民网“求真”栏目整理了与高考相关的诈骗套路,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提高警惕。套路一:兜售“高考真题和答案”不法分子通过制作钓鱼网站,用发短信、贴广告、…

    来源:人民网 2024-06-05
  • 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风险提示:防范“套路运”“套路贷”等各类形式诱骗贷款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发布风险提示称,近期,有诈骗团伙虚假宣传贷款购买货车“零首付”,借助求职者“急于找到工作”心理,在网上发布“高薪招聘”“实习”等虚假信息,如成立空壳货运公司,用精编的话术诱导应聘司机申请贷款购车“入职”或缴纳…

    来源:新华社 2024-05-29

指导单位: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办单位:河南省营商环境和社会信用建设中心

备案号:豫ICP备10005452号-13 credit.henan.gov.cn

联系我们 | 互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