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上午,75岁的退役军人曹建河带着18万元现金,来到他的母校——虞城县利民镇二中,将这些善款捐给学校,用于学校路面的硬化工程。这是自2020年5月以来,他为母校捐献的第4笔善款。不到两年时间,他已为学校捐款61万元。有了他的倾情付出,学校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感谢他作出的贡献,学校将他聘为名誉校长。
据了解,曹建河1959年至1960年在该校就读,当时的生活条件很艰苦,经常吃不饱饭,但老师们的谆谆教导给他留下了一辈子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1968年,他毅然报名参军,成为福建省某炮兵部队的一名解放军战士。入伍后,由于有文化、有魄力,他在战士们中脱颖而出,并顺利提干、入党,拥有了灿烂、光明的人生。“没有学校当年的教育,我哪能有后来的成功?”曹建河说。
数十年光阴匆匆过,转眼间,曹建河早已退休,回忆过往,母校成了他魂牵梦绕之所。他经常来到这里,抚摸当年自己曾经就读过教室的一砖一瓦,听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在学校南侧的护城河边眺望,回忆自己在这里学游泳的快乐过往。每当踏上母校的土地,他仿佛又回到了朝气蓬勃的少年时代。
在感怀以往的同时,校园现在残破的设施也让他揪心不已。特别是1954年建成的大礼堂,屋顶露着天,梁柱歪歪斜斜,里面也没有了桌椅板凳,早已失去了当日的风华;女生宿舍楼废弃了十余年,一楼遍地杂草,二楼墙皮脱落,玻璃缺失,栏杆也松松垮垮,女生只得和男生共用一栋宿舍楼。为了保证孩子们的隐私和安全,学校在楼栋中间隔上了木板;校园南侧的砖墙年久失修,有的砖块已经风化脱落,有的上面沉积着厚厚的白碱,仿佛用手一推就能推倒,给孩子们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墙外垃圾遍地,风一吹,臭气熏天;校园内的道路多数没有硬化,每到下大雨,孩子们要踩着砖头才能勉强通过。看到这一切后,他四次慷慨解囊,第一次捐助3万元,为学校购置了部分桌椅和音响设备。开会时,校领导不用再四处借音响,孩子们也能够坐在宽敞的大礼堂内吃饭;第二次捐助5万元,为女生宿舍楼粉刷了外墙,加固了栏杆,新装了门窗玻璃,还吊了顶,女生有了温馨、温暖的小窝。为了感谢他对母校的捐助,学校师生将该宿舍楼命名为“建河公寓”;第三次捐助35万元,清除垃圾,拆除围墙,建成铁艺围栏200多米,并砌花园、植绿树,内外皆硬化,彻底消除了安全隐患。还因地制宜筑造三座亲水平台和凉亭,让全校师生有了学习、休闲、谈心的地方;看到校园内的路面坎坷不平、尘土飞扬的情况后,他这次又出资18万元,对全校地面进行硬化,并修建环形跑道,让学生有了更好的锻炼条件。
利民镇二中校长韩世强告诉记者,两年来,曹建河的无私捐助令全校师生钦佩不已,学校因为他的慷慨解囊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孩子们的饮食、住宿、锻炼条件有了极大提高。这次地面硬化完成后,将彻底改变校内师生“刮风一身土,下雨两脚泥”的现状。同时,他还表示,会将曹建河捐资助教的事迹做成宣传版面,让孩子们向他学习,以他的精神为引导,长大后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曹建河告诉记者,自己已经75岁,平时的生活很简朴。毛衣、皮鞋都是穿坏了才买,一年花在买衣服上的钱很有限。他还说,自己小时候挨过饿、受过苦,深知粮食的珍贵,所以他多年来一直坚持光盘行动,从不铺张浪费。“我生活中花钱的地方很少,不如用钱多做些实事。捐资助学,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将惠及一批又一批学生,这非常有意义。我不图名、不图利,是发自内心地想要去做这件事。我觉得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怎么为社会多作贡献才是要思考的最重要的问题。”采访结束时,曹建河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