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解放区聚焦老旧小区基础设施老化、管理缺位、矛盾多发等痛点,突破传统治理路径,将信用治理作为核心引擎,以民主协商为支撑,以居民自治为载体,创新推行楼院自治金制度,构建“民主协商+信用评定”小区治理新模式。通过激活居民信用“微细胞”,撬动基层善治“大民生”,成功走出一条“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的信用赋能治理新路径。
一、建构“信用筑基”的微网精治模式
以网格为信用落地的基本单元,通过建网格、强队伍、定制度,将信用理念融入治理末梢,解决原有网格资源不均、效能不足、责任不细等问题。
1.重塑“信用覆盖”微网格。按照小区300-500户标准优化划分基础网格459个、专属网格124个,依托楼院形成1800余个“微网格”,构建“网格—微网格—楼院”三级治理体系,明确网格长、网格员、楼院长的信用管理职责,让信用治理“无死角”。
2.组建“信用激励”志愿队伍。选优配强近500人网格长队伍与1500余人专兼职网格员队伍,推动500余名职能部门人员下沉。同时,以“信用积分”为牵引,引导党员、“五老人士”、热心群众组建310支、3万余人的志愿社团,将志愿服务时长、参与治理次数等纳入信用评价,夯实信用治理的群众基础。
3.搭建“信用联结”党员连心桥。制定《党员互助积分制管理办法》,每名党员分包10-20户群众,将安全排查、矛盾化解、“美丽楼院”创建等工作与党员信用表现挂钩,形成“服务—积分—信用提升—再服务”的正向循环。同步开展“敲门行动”与“诚信进万家”活动,以党员信用示范带动居民守信自觉,让“党员在身边、信用在心中”成为常态。
二、推行“信用赋能”的有事商量模式
将信用贯穿协商议事全流程,通过自治管理、公约约束、品牌调解,让“守信者有参与权、失信者受约束”,实现楼院事“居民议、信用管、大家办”。
1.以信用为标尺推进自治管理。将“诚实守信”作为楼院“当家人”推选的核心标准,严格按照《楼院党群议事会选举规范》,通过户代表选举,把“守信用、想干事、能干事”的居民选入党群议事会,在384个楼院选出2100余名成员,居民参与率超87%,确保自治队伍“信用过硬”。
2.以信用公约促进全民共建。制定并推行“居民诚信公约”,将垃圾分类、邻里互助、公共设施维护等细化为“信用微任务”,通过“红蓝榜”公示(红榜表扬守信者、蓝榜提醒失信者)、半年点评、全年表彰等机制,让“讲信用”成为居民行为自觉。依托“红姐帮帮团”“老刘理发角”等自治组织,以信用为纽带促成邻里互助,强化行为约束。
3.以信用背书化解邻里矛盾。做强“春艳调解室”品牌,吸纳律师、心理咨询师、“信用标兵”居民等24名常驻调解员,优先邀请信用良好的居民参与调解,以“信用口碑”增强调解公信力。团队成立以来,提前介入楼院、邻里、家庭矛盾276起,成功率达98%,用信用力量将矛盾化解在萌芽。
三、打造“信用闭环”的小事快办模式
以信用为核心抓手,通过闭环服务、网络赋能、自治金管理,实现“守信有便利、用信能办事”,全面提升治理效率与群众满意度。
1.打造“信用优先”接诉即办场景。明确群众反映、网格发现、社区交办三类问题渠道,在分级处理中,对信用良好的居民诉求开通“绿色通道”,优先通过微网格自循环、网格长协办解决;对失信行为引发的问题,在处理时同步加强信用教育,形成“守信快办、失信严管”的闭环机制。
2.赋能“信用关联”民呼我应平台。开发“焦南码上办”“焦北幸福家”“王褚随褚办”等线上小程序,居民扫码提交诉求时,系统将关联其信用积分,信用等级高的诉求可“一键直达”社区快速办结。如焦北街道“幸福家”微信服务号,通过“信用+服务”模式,为守信居民提供帮办代办、纠纷化解等优先服务,构建精准便捷的信用治理新模式。
3.推行“信用监督”楼院自治金制度。由信用良好的党群议事会主导,推行“半物业化”管理,按照“民主决策(定标准)—信用监督(管资金)—群众评议(看效果)”机制,确定居民自筹“自治金”标准,用于公共设施维护、环境改造等。资金使用情况每半年公示,接受居民与社区监督,确保“信用透明”;同时,将自治金缴纳、使用监督情况纳入居民信用评价,激发居民参与热情,重塑小区信用氛围,实现“小事快办、信用共赢”。
焦作市解放区以信用赋能高效能治理,锚定老旧小区治理痛点创新路径,将信用作为核心引擎破解治理难题。在夯实治理基础上,通过优化网格、建志愿队伍、发挥党员作用,搭建精细治理体系;在提升协同性上,注重协同治理,以信用严选议事会成员,规范自治队伍、诚信公约约束居民行为、信用背书助力矛盾化解;在强化服务效能上,借信用优化服务、线上诉求关联信用积分、透明管理楼院自治金,实现守信便利、用信办事,形成“小事快办、信用共赢”的良好局面,为贯彻落实“两高四着力”重大要求,推进基层高效治理提供实践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