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杭州,失信会带来什么后果?除了支付、出行受影响,严重者可能会在职业生涯留下难以抹去的污点。2017年7月20日,记者从杭州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上了解到,杭州正在制定《关于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实施方案》(审议稿)。
其中提到,杭州将建立健全公务员诚信量化考核标准,对存在政务失信记录的公务员,要在任用、升迁、评优评先等方面予以限制和惩戒;失信行为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的,清除出公务员队伍。
什么是政务失信?指的是公务人员在行政事务中出现的弄虚作假、欺诈、违约、食言等行为,最终危害了群众利益,损害了政府公信力。
在信用体系加速发展的今天,杭州作为第一批全国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建设完善的地方性政务诚信、个人诚信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贯彻落实国家信用体系建设改革精神的要点所在。
公务员诚信记录成为考核任用参考
“到2018年底前,完善权力清单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立全市统一的政府监管事项库和公务员信用档案,行政管理和行政事务中普遍使用……”这是杭州拟定的政务诚信建设总体目标。为此,杭州将健全政务诚信管理、监督机制。
到2018年底前,杭州将建设完善“互联网+政务”杭州平台,依托该平台,建立全市统一的政府监管事项库,实现管理事项网上公开。同时,推进“一站式”网上办理便民服务和电子监察,打造智能化、服务型政府。
今后,杭州公务员在任职前,要对自身遵纪守规、尽职尽责、诚实守信公开作出信用承诺。建立公务员信用档案,按照法律法规采集各级政府和公务员政务失信记录,将公务员诚信记录作为干部考核、任用和奖励的重要参考。
政府和公务员的政务失信记录,还将依托“互联网+政务”杭州平台、“信用杭州”依法依规逐步公开,并将有关记录逐级归集到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记者注意到,此次制定的政务失信惩戒机制甚是严格。除了开头提到的在职公务员失信惩戒办法,对于想要考公务员的人,也作出了规定:限制有考试舞弊、替考、无故放弃面试资格、录用资格等行为的人员参加公务考试,拒绝录用有犯罪记录、拒不履行法院生效判决、纳入黑名单等严重失信记录的考生。
此外,市级各相关职能部门和区、县(市)政府因政务失信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损失或导致不良社会影响的,要就失信情况作出书面说明并限期加以整改。
杭州将对涉事部门及政府给予通报批评,并依规取消相关政府部门参加各类荣誉评选资格,对负有主要责任的人员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实名登记制逐步实现全领域覆盖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公职人员守信,事关政务千丝万缕;而普通市民守信,将为这座城市编制出一张牢固的诚信体系“防护网”。
杭州计划到2020年底,实现公民社会信用统一代码制度、实名登记全领域覆盖,守信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发挥实效,“信用惠民”服务应用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等目标。这些打算,被写进了《杭州市关于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审议稿)。
寄快递、买车票……当下,越来越多领域需要用到实名登记,而居民身份证号将成为杭州人特有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今后,杭州将以互联网、邮寄递送、电信、金融账户等领域为重点,实施个人实名登记制,逐步实现全市所有行业、所有领域全覆盖。
如果你认为个人信用没有什么用,那就错了。今后,积分落户、职称评定、表彰评优、人事考试等,以及出国旅游、乘坐高铁飞机等方面,各级政府部门都会查询你的个人公共信用信息,做到应查必查。
确保守信者收益、失信者受限,是建设个人信用信息联合奖惩系统的目标。比如,杭州将对诚信道德模范、优秀志愿者等具有优良信用记录的个人,在教育、就业、创业、金融消费等领域给予重点支持,尽力提供更多便利服务。
反之,将恶意逃废债务、非法集资、电信诈骗、网络欺诈、严重交通违法、不依法诚信纳税等严重失信个人列为重点监管对象,依法依规采取行政性约束和惩戒措施。
但是,有过失信记录就不可抹去了吗?杭州给出的答案是:可以修复。2017年年底前,杭州将启动建立信用修复和关爱机制,支持有失信行为的个人通过社会公益服务等方式修复个人信用。